吴明杰中医——竹笋降三高的机理分析
竹笋是一种低热量、高纤维的天然健康食材,在中西医理论中均被认为对降三高(高血压、高血脂、高血糖)有一定辅助作用。以下是其食法及作用机理的详细分析:
一、竹笋的常见食法
凉拌竹笋
鲜笋焯水后切丝,加醋、蒜末、橄榄油凉拌,保留营养,适合开胃降脂。
清炒或炖汤
与瘦肉、香菇等搭配,减少油脂吸收(如竹笋排骨汤)。
发酵制品
酸笋(乳酸菌发酵)含益生菌,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,间接改善代谢。
干笋泡发
需充分泡发后烹调,纤维更柔软,适合炖煮(如笋干烧肉)。
注意事项:
草酸含量较高,建议焯水后再烹调,避免影响钙吸收。
脾胃虚寒者不宜过量,可搭配姜、胡椒调和寒性。
二、降三高的中西医机理
1. 降血压作用
西医角度:
高钾低钠(每100g竹笋含钾约500mg):促进钠离子排泄,调节血管渗透压。
镁元素:辅助血管舒张,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(ACE)活性。
中医角度:
性寒味甘,归胃、肺经,能清热化痰、通利二便,减少“痰湿”型高血压的黏滞阻力。
2. 降血脂作用
西医角度:
膳食纤维(约2-3g/100g):吸附肠道胆汁酸,减少胆固醇重吸收。
植物甾醇:竞争性抑制胆固醇吸收。
低脂肪(0.1-0.3g/100g):减少外源性脂肪摄入。
中医角度:
化解“膏脂”(痰浊),促进脾胃运化,改善脂质代谢紊乱。
3. 降血糖作用
西医角度:
低升糖指数(GI):延缓碳水化合物消化,避免餐后血糖骤升。
铬元素:增强胰岛素敏感性。
抗性淀粉:在结肠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(如丁酸),改善胰岛素抵抗。
中医角度:
生津止渴,缓解“消渴证”(糖尿病典型症状),辅助滋阴类中药(如麦冬、玉竹)增效。
三、研究支持与注意事项
临床研究:
日本研究发现竹笋皮中的多糖可抑制脂肪酶活性,减少脂肪吸收(Journal of Nutritional Science, 2018)。
禁忌:
泌尿系结石患者慎食(草酸可能加重结石);胃炎患者需煮熟后少量食用。
总结
竹笋通过高纤维、高钾、低脂的营养特点,结合中医“通利”作用,综合调节代谢。建议作为膳食搭配(每周2-3次),而非单一治疗手段,配合运动及药物管理三高效果更佳。
新书推荐
吴明杰博士四十年经验专著《内在之道》中文版,今年七月在国内出版, 请各位专家同道和养生爱好者共享中医文化盛宴!
凤阳门中医提倡
七分养三分治
仁心仁术, 精益求精,
终生学习, 终生奉献!
本书是吴明杰行医四十年的精华集合,请大家积极在评论区留言,说出自己养生的问题,分享自己的养生经验,我们会选出幸运读者赠送本书。
此外,本书可以以96元的价格购买,扫码支付并备注您的姓名、电话和收货地址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