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明杰中医——高血压的中医辨证施治举例
阴阳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总纲,因为阴阳学说贯穿于中医理论的核心,体现了人体内外、寒热、虚实等对立统一的动态平衡关系。疾病的发生本质上是阴阳失衡的结果,而治疗的目标就是调和阴阳,恢复平衡。在辨证施治中,无论是八纲辨证(阴阳、表里、寒热、虚实)还是具体病机的分析,均以阴阳为总纲展开。
高血压在中医属“眩晕”“头痛”等范畴,其病机与肝、肾、脾等功能失调相关。以下针对脾肾阳虚和肝阳上亢两种证型进行辨证施治:
1. 脾肾阳虚型
病机:脾阳不足,肾阳亏虚,水湿不化,清阳不升,浊阴上扰。
表现:
头晕目眩,头重如裹,畏寒肢冷
腰膝酸软,夜尿频多,下肢浮肿
食欲不振,大便溏薄,舌淡胖有齿痕,苔白滑,脉沉弱
治则:温补脾肾,化湿降浊
代表方药:
真武汤(《伤寒论》)加减
组成:附子(先煎)、白术、茯苓、生姜、白芍
加减:浮肿明显加泽泻、猪苓;
头晕重加天麻、半夏(化痰降逆);
气虚加黄芪、党参。
中成药:金匮肾气丸(温补肾阳)合补中益气丸(健脾升阳)。
2. 肝阳上亢型
病机:肝肾阴虚,肝阳偏亢,气血上冲。
表现:
头晕头痛,面红目赤,耳鸣如潮
烦躁易怒,失眠多梦,口苦咽干
舌红少津,苔薄黄,脉弦数有力
治则:平肝潜阳,滋阴降火
代表方药:
天麻钩藤饮(《杂病证治新义》)加减
组成:天麻、钩藤(后下)、石决明(先煎)、栀子、黄芩、杜仲、桑寄生、牛膝、益母草、夜交藤、茯神
加减:阴虚明显加生地、玄参、枸杞;
头痛剧烈加夏枯草、菊花;
便秘加决明子、大黄。
中成药:镇肝熄风汤颗粒或牛黄降压丸。
关键点对比
总结
中医治疗高血压强调“辨证求因”,通过调和阴阳(如温阳或滋阴)恢复机体平衡。现代临床常结合中西医优势,在降压的同时改善症状,减少并发症。实际用药需由中医师根据个体差异调整。
新书推荐
吴明杰博士四十年经验专著《内在之道》中文版,今年七月在国内出版, 请各位专家同道和养生爱好者共享中医文化盛宴!
凤阳门中医提倡
七分养三分治
仁心仁术, 精益求精,
终生学习, 终生奉献!
本书是吴明杰行医四十年的精华集合,请大家积极在评论区留言,说出自己养生的问题,分享自己的养生经验,我们会选出幸运读者赠送本书。
此外,本书可以以96元的价格购买,扫码支付并备注您的姓名、电话和收货地址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