师承脉络揭秘|黎泽泉《德厚恩深韩绍康》-第五章 结语
黎泽泉教授——现年92岁“行走的中医活化石”
五、结语
中医是很难学的,但很优秀!是否是个中医,不仅看诊断手段和用什么药,关键要看用什么思维。治病方法很多,而不是“华山一条路”,既不是只有手术、或只有用中、西药,或只有不药而治。真正的中医是在大方向正确的思维主导下有的放矢,实施精确打击。
几十年来,自愧对中医尚未窥全豹,面对复杂临床,常束手无策,故虽老了,还不敢怠慢!
无奈老迈年高,力不从心,尚寄望于后学!
现深感仍未能承传而遗憾,特作此篇!以告慰先师!
韩绍康——“岭南第一针”
感恩啊!您厚恩深韩绍康老师!
您厚恩深啊!没有您的开启,哪有我后来的智慧!
德厚恩深啊!没有您的精神,哪有我后来的成长!
德厚恩深啊!没有您的一句话,哪有我后来的一大篇!
德厚恩深啊!没有您的背功,哪有我的解功!
德厚恩深啊!没有您的微观八纲,哪会发现中医思维能用于现代科学!
德厚恩深啊!没有您的示教,哪会看到中医是中国"心"学的结晶!
德厚恩深啊!没有您的启发,哪能体会到古老东西很有用!
德厚恩深啊!没有您的先在,我哪会逐步深入到儒、释、道三家,并发现三家具有永恒的优秀和先进之处!自觉作为炎黄子孙之可贵!可敬!承传担子之重,犹如泰山!
恩重如山啊!德厚恩深的韩绍康老师!
附注:
一、以上引文,未注出处者,皆见《内经》。
二、此文得韩兼善,黄建业,肖鑫和等三学兄润笔。韩兄更改之到凌晨三点,敬业如斯,可歌可敬可佩!
2012.6.5
----------
全文总结与核心思想
这篇深情的长文是一位医者对其恩师韩绍康先生的追忆与感恩,更是一部个人学术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自述。其核心脉络如下:
1. 师承之源:韩绍康老师(被誉为“岭南第一针”)通过每周日在家的言传身教,为作者及其同学打开了传统中医的大门。其教学特点是:
· 经典为基:随口背诵《内经》、《伤寒》等经典原文,理法方药皆有古据。
· 重视实践:边诊脉边教学,让学生亲手体会“针下气”。
· 强调“守神”:将针刺的最高境界归结为“粗守形,上守神”,并贯穿于诊疗全过程。
· 提出“微观八纲”:在宏观八纲之外,于针下体会气之动静、邪正、表里、虚实。
2. 学术之果:在韩老师播下的“种子”启发下,作者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学术体系:
· 临床验证:早期实践“独取一穴”针法,验证并发表了高感传率的成果。
· 理论升华:将“神”与“气”的本质归结为“精神学”与“物质的反映性”,并最终将气功定义为训练“双重精神态”的学科。
· 思维创新:将“微观八纲”思维发展为“双观”(宏观与微观结合)思维,并创立以调整“骨架势”为核心的“绑功”等无针无药疗法,解决诸多疑难杂症。
· 文化回归:晚年致力于《老子》研究与实践,在老年大学教学相长,最终认定儒、释、道三家所代表的古精神学、古辩证法、古认识论具有永恒的先进性与实用价值,是中医思维的源头活水。
3. 最终定论:
· 何为真正的中医:关键在于运用正确的中医思维(整体观、阴阳平衡等),而非拘泥于具体手段(药、针、手术或不药而治)。治疗方法应是多元的,在正确思维主导下实施“精确打击”。
· 中医现代化之路:必须以中医自身思维为主导,利用现代科技作为工具,切不可被西方思维模式所同化。
· 师恩与传承:通篇洋溢着对恩师“德厚恩深”的无限感激,并将继承、发扬与传播这份珍贵的学术遗产视为自己及后学沉甸甸的责任。
这篇文章不仅是一篇深情的纪念文,更是一篇深刻的中医哲学论文,生动地诠释了“师古而不泥古,创新而不离宗”的中医传承与发展之道。
《内在之道》是一本融合道家哲学与现代中医理念的著作,由美国道家中医药研究院院长、肿瘤经方治疗专家 吴明杰博士 撰写。书中深入阐释了身、心、灵的相互联系,揭示了真正的疗愈之道源自“内在的自愈力”。
吴明杰博士以四十余年的临床经验,结合真实病例,系统介绍了道家中医如何通过气(生命能量)、草药、针灸、太极与冥想,实现身心的平衡与康复。本书批判了西医对疾病根源的忽视,提出一种以预防、养生与自然和谐为核心的替代医疗模式。
《内在之道》不仅是一本医学著作,更是一部引导人们重拾生命智慧、实现心灵觉醒的修行指南。它以通俗易懂的语言,让读者重新认识“自愈”的力量,并展示了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以道家思想达至长寿、宁静与整体健康。 https://www.wuhealing.com/products/cdg7jc8wmwtgsmzbj2emcfyd726e3c